七颜991023
什么年代了,还敢圈地收钱?这不是电视剧里的荒诞桥段,而是真真实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“奇葩事件”。就在辽宁葫芦岛的一个普通海边,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。一位热爱海边的女子,只是想找个地方休闲放松,搭个帐篷,享受一段惬意的时光,却被一个男子无理地要求交50块钱的“场地费”。
你可能会问,这个“场地费”到底是怎么回事?难道海滩变成了他的私有地?难道我们在公共场所搭个帐篷都要付费?更荒唐的是,女子质疑对方收费的合理性,问“凭什么收费?有没有发票?”男子却不耐烦地回了句:“这片沙滩是我承包的。”承包?沙滩?你能想象吗?在公众视野里,竟然出现了“私有海滩”的概念,仿佛我们国家的海滩都变成了私人产业。
这件事折射出什么?不仅仅是一个“收钱”事件,更是社会价值观的一次深刻拷问。我们习惯了公共资源被私有化的趋势,甚至连最基本的休闲空间也要被“圈地”收费。这让人不禁思考:我们的公共资源到底还属于谁?谁有权利随意“圈地”收费?而更令人愤怒的是,那个男子的态度——大骂女子是不是有毛病,似乎在告诉我们,公共权益在某些人眼里已经变得微不足道。
然而,这背后隐藏的,是我们对公共空间的认知危机。我们是否在无形中接受了“私有化”的侵蚀,甚至开始习惯付费才能享受自然的恩赐?难道海滩、森林、河流都要变成“买卖”的对象?更可怕的是,类似的事情并非个案,而是在全国各地都在上演的“私有化运动”的缩影。
作为普通人,我们或许无法改变“圈地”的大环境,但我们可以坚守底线,捍卫公共权益。我们可以用声音告诉那些“圈地者”:海滩属于所有人,而不是某个人的私有财产。我们可以用行动表达:公共资源应由全民共享,而不是被少数人操控和收费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守住那份属于每个人的海边自由,让海浪的声音不再被“圈地者”的咆哮所淹没。
这件事,激起了无数网友的热议。有的人愤怒谴责“霸占公共资源的行为”,有人担忧“未来我们的自然空间会变成‘私人俱乐部’”。更有人开始反思:我们到底在追求什么?是金钱的利益,还是那份纯粹的自然与自由?或许,正是这份反思,才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正能量。
#正能量#


